現在位置 > 平原遊學系列 >探索宜蘭舊城藝文之美 辦理完畢

一、套裝方案摘要表

下載次數:517
特 色 系 列 平原系列 撰 寫 人 宜蘭國小 施智文、林秋萍、潘顥元
方 案 名 稱 探索宜蘭舊城藝文之美 聯 絡 電 話 03-9322210#561/0918216342
適 用 年 級 國小學生 e-mail steven1@tmail.ilc.edu.tw
方 案 時 間 一日遊 地     址 宜蘭市崇聖街二號
關 鍵 字 鄂王社區、匠師、幾米、九芎城、歷史人文    
行 程 概 說 1.簡要課程與景點特色描述
(1)簡要課程:
活動一: 參訪楊士芳紀念林園

活動二: 舊城術術術術匠師工藝的體驗

活動三: 美麗之河宜蘭河探索

活動四: 參訪宜蘭古蹟文化

活動五: 參訪幾米繪本公園

(2)景點特色描述
本校和宜蘭舊城的歷史脈絡,已有近百年歷史,並緊鄰舊稱「九芎城」的宜蘭舊城。除了見證這座城市的興衰演進,也依附著由宜蘭舊城中富有歷史人文質感的點狀區塊形塑而成「蘭城新月」舊城文化廊帶。其中包含了:宜蘭火車站周邊丟丟噹森林公園、宜蘭行口創創新村、百果樹藝文空間、幾米繪本公園、宜蘭設治紀念館、舊農專校長宿舍、舊主秘公館、維管束城市水綠空間、宜蘭酒廠文化廊帶、以及宜蘭舊城中眾多手藝精湛之匠師店鋪…等。
2.說明教學行程規畫之教學理念
(1)漫步九芎探索趣。
(2)遇見幾米繪童趣。
(3)尋訪百年好工藝。
3.預期達成之學習目標
(1)學生能為學校和社區增加討論議題的學習資源,提供區域內社區民眾觀摩的美學空間。
(2)學生能將學校課程基地的平台延伸發展,融入社區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觀和特殊產業等,提供孩子更多的美感體驗。
(3)學生能透過美感創新教學,增進學生自信,也藉此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為其開創更多成功學習之關鍵。
(4)學生能藉由遊學的分享,行銷校園特色,讓造訪的人有更多的感動,吸引更多資源的挹注,以達後續遊學分享推廣之效益。

二、教學行程表:

一日遊

時   間 行   程 負 責 人 地   點
活 動 名 稱 活 動 內 容
7:30~8:30 搭車前往宜蘭市鄂王社區並進行車上導覽 領隊或老師於搭車過程中簡單介紹今天宜蘭舊城藝術人文的行程。 帶隊老師 遊覽車上
08:30~09:30 活動一1. 參訪楊士芳紀念林園 宜蘭市鄂王社區位於宜蘭河東岸,古時「西門溝」為宜蘭市西門重要的運輸航線,民間聚落昌盛,重要廟宇環聚,各式傳統商業市集、工匠眾多,民間活動頻仍。本社區協會為恢復社區共同記憶,凝聚居民情感,即積極開辦各類社區總體營造相關工作,包含社區會議、文史調查、人文及藝術活動、工藝產業、環境美化、…等,目的在於如何重現社區紋理環境形式及發展永續性的社區發展內容。 鄂王社區志工解說員 李勝次老師 楊士芳
09:30~11:00 活動二舊城匠師工藝的體驗 創意燈籠工藝坊在「楊士芳紀念林園」二樓,這裡是林朝欽一手打造的燈籠世界,牆面上掛滿粉紫、鵝黃、艷紅,色彩繽紛、形狀多樣的手造燈籠,是工作室裡最美的裝飾,也是難得的燈籠工藝大集合。「立志要將(創意燈籠)變成鄂王社區的特色,盡量充實林園二樓的展示館,各種形狀、花色,至少先做二、三百個,讓人一進門就覺得熱鬧繽紛」。 燈籠藝術師 林朝欽老師 楊士芳紀念
11:00~12:00 活動二美麗之河宜蘭河探索 宜蘭河發源於海拔109公尺之三閨右岸深溝,先後匯合大礁溪、小礁溪及大湖溪,經礁溪、員山、宜蘭等鄉市,由壯圍鄉廓後附近匯入蘭陽溪出海。流域面積17.5平方公里,流路長度20.1公里。由於宜蘭河落差平緩,水量穩定,在從前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宜蘭河連接了東港、壯圍、宜蘭、員山、大湖地區,成為沿岸居民生活的重心。 蘭揚技術學院講師 張文義老師 宜蘭河濱公園
12:00~13:00 午餐時間 品嘗蘭陽舊城風味美食。 帶隊老師 鄂王社區
13:00~14:30 活動四參訪宜蘭 九株代表宜蘭舊稱「九芎城」的鐵樹和昔日為米殼檢查所的紅磚屋在宜蘭市火車站前為宜蘭遊子說從前。
取名叫「丟丟噹」,乃是結合宜蘭童謠「丟丟噹」描述火車過隧道時滴滴答答的雨水聲。
「百果樹紅磚屋」是以前的「米殼檢查所宜蘭出張所」,建於1930(日昭和5) 年,負責抽驗評定本地所產稻米品級並往市集銷售,後來多被台灣省糧食局及鐵路局使用;現由文學大師黃春明及其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經營。
宜蘭丟丟噹森林位於宜蘭火車站前門出口,一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獨特的建築,堪稱丟丟噹的美麗森林,真樹與假樹之間。
蘭揚技術學院講師 樊德惠老師 蘭城新月
14:30~15:30 活動五 參訪幾米繪本公園 宜蘭火車站南側的鐵路局舊宿舍區,除了保留原有的歷史建築與老樹綠蔭,並將原本廢棄的空間規劃成全台第一座幾米主題廣場。廣場以「記憶片刻風景」為主題,現場的裝置藝術全取自知名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繪本「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往各自方向走去的場景,在廣場上原貌重現;繪本「星空」裡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公車上下學場景,也出現在廣場路旁。 鄂王志工 學會解說員 幾米繪本公園
16:30 滿載而歸

三、教學參考資源

教 材 名 稱 教 材 照 片 內 容 簡 介
宜蘭城慢遊 宜蘭城漫遊深度導覽手冊呈現不同面向的宜蘭舊城文化,本書設計四條慢遊路線:蘭城百工與懷舊慢遊、巷弄體驗與藝術再造、傳統市集與道地小吃、舊城寺廟巡禮。透過導覽手冊遊客親身體驗走訪宜蘭舊城,了解當地人如何珍惜和努力對自己家鄉的情懷。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289
回味蘭城 宜蘭舊城傳承美食一書,是用田野調查的方式介紹宜蘭舊城的傳統美食小吃,內容分為三個主題:1、宜蘭城的發展與其常民飲食之演變。2、宜蘭舊城特色美食的傳奇故事。3、宜蘭城傳承美食:分為西門區、北門區、南北館市場與南門區、東門區與東門夜市、神農商圈與泰山路等5區進行介紹;藉此耙梳宜蘭舊城飲食的文化脈絡,記錄舊城淵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002
遇見心中的一條河 本書是宜蘭本土作家林煥彰所寫,整首詩描述蘭陽地區有「母親之河」之稱的冬山河,充滿作者對河域的讚頌和對故鄉的寄情。
詩的意境,隱喻性較強,對孩子而言,比較難馬上進入故事情境。但在2014蘭陽繪本創作營的十位學員集體構思創作下,以圖像成功詮釋返鄉遊子的思鄉情懷,讓圖文緊密結合,娓娓道出了人、土地與環境的緊密關係,讓孩子也能從圖畫讀出詩的韻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883
宜蘭海傳說 經過種種挑戰,建立村莊的Pusoram人,面對異族的入侵與威脅,又該如何面對這新的挑戰呢?
當太平的歲月過久了,村民已經忘記過去先祖們遷徙和定居的歷史時,從外海回來的村民看見一艘不一樣的舢舨船在海上漂流,才發現異族入侵。Pusoram族的王子Lono該如何帶領村民迎接這樣的巨變呢?
這也許是村民的宿命,注定受海神的保護,繼續在大海上搏鬥,討生活!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546
黃德河的通草紙花世界 黃德河先生為宜蘭縣傳統藝術-紙屬工藝-蓪草紙花藝術之保存者,本書除欣賞黃德河先生生前,手作蓪草紙花作品外、也介紹蓪草紙花與臺灣產業之淵源,並透過黃德河先生的口述訪談,瞭解到宜蘭舊城從日據時期、光復之後,居民生活及蓪草紙花產業發展之過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6281

四、收費說明

活 動 名 稱 活 動 內 容 經 費 預 算 (元) 備     註
宜蘭舊城文化體驗之旅 一、西鄉情藝1.參訪楊士芳紀念林園2.舊城匠師技藝的體驗3.美麗之河宜蘭河探索二、蘭城新月1.參訪宜蘭古蹟文化2.參訪幾米繪本公園 每梯次限額25名,活動費用每人400元整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需事先預約

五、預約及聯絡資訊

編 號 單 位 名 稱 聯 絡 人 預 約 電 話 單 位 網 址 & 地 址
1 宜蘭國小 校長 施智文 學務主任 王天利 0918216342
03-9322210#531
宜蘭國小地點和時間:
服務時間:週三9:00至12:00
校址:260宜蘭市崇聖街二號
電子信箱:
施智文校長
steven1@tmail.ilc.edu.tw
2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 林信銘 0919903957 鄂王社區發展協會
服務時間:每周二~五9:00至12:00
會址:宜蘭縣宜蘭市西門路65巷22號

六、行程建議與注意事項

(一)教學準備及聯絡方式提示等。

(二)教學時間提醒或交通等。

⊙由羅東往宜蘭
羅東火車站 → 公正路 → 中正北路 → 羅東林場 → 中正路一段 → 中油羅東加油站 → 中正路二段 → 蘭陽大橋 → 中山路一段 →中油加盟(北基廣進)加油站 → 中油加盟(上德)加油站 → 中山路二段 → 左轉舊城南路 → 右轉舊城西路 → 芸堂人文咖啡 → 楊士芳紀念林園
⊙由礁溪往宜蘭
礁溪火車站 → 台九線(往宜蘭方向) → 中山路五段 → 中油宜蘭加油站 → 中山路三段 → 中山派出所 → 中山路三段 → 右轉舊城西路 → 楊士芳紀念林園

七、教學參考網頁

(1)西鄉情藝~宜蘭市鄂王社區 https://ewang2009.wordpress.com/

八、教學方案設計

設 計 者 適用教學對象
協 作 者
結合學習
領域
教 學 時 間
參考資料
來源
  1. 教學設計重新設計更新中
設 計 理 念
落實SDGs指標
對應12年國教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領 域 核 心 素 養
學 習 內 容
學 習 表 現
學 習 目 標
融 入 議 題
節次 活 動 名 稱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分配
學習資源 融入議題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