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鄉泰雅婦女胡素秋,早期跟著婆婆學習泰雅族的傳統編織,憑藉著巧思及努力,成立「伊娜泰雅工作坊」,在傳統泰雅編織中,走出個人風格,建立自有品牌,成為當地知名的泰雅編織工作者。
胡素秋的夫家,早年是南澳村街上知名的布匹店,村子裡婦女,都喜愛她婆婆編織的泰雅布匹,嫁入夫家後,胡素秋常與婆婆一同織布,把婆婆的織布技巧一點一滴學了起來。
婆婆過世後,胡素秋想傳承夫家傳統織布技藝,7年前跟著泰雅族種子教師學藝,有著天生的巧手,與不侷限傳統的性格,很快就學會基礎編織法,再投入創作的領域。她經常花大半天時間,埋頭研究傳統織布的變化,從簡單的平織,進階到浮織、菱形狀斜紋織,一步步發展出挑字、動物形、花形等各種圖案,再應用於皮包、領帶及服飾等商品上。連原本只當作傳統服裝配件的串珠,她也發展出小米吊飾、識別證、手鍊及腳鍊等生活化的商品,在鄉長江明順力邀下,更擔任鄉公所種子教師,並在鄉內各國小及部落大學,教授泰雅編織。
為感懷婆婆對她的引導與啟發,胡素秋將工作坊取名為「伊娜」,也就是漢語的媳婦之意,近年,打出個人品牌,只要在包包、吊飾等泰雅服飾及配件上,發現繪有單眼、黥面、長髮的泰雅婦女圖樣,就知道出自胡素秋之手。
胡素秋說,這些年婦女工作坊越來越多,發展特色又不失原味,是她的堅持。
|